0%

计算机网络01

第1章 概述

1.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

​ 21世纪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,形成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

​ 三大类网络:电信网络、有线电视网络、计算机网络

​ 互联网两个基本特点:连通性共享

  • 连通性:不论多远,都可便捷地交换各种信息
  • 资源共享:信息共享、软件共享、硬件共享

1.2 互联网概述

计算机网络由若干节点( node )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( link )组成。

  • 节点:计算机、集线器、交换机、路由器等

​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,互连网把许多网络通过路由器连在一起。与网络相连接的计算机称为主机

​ 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:

  1. 由 ARPANET 向互连网发展。 20 世纪 70 年代, APRA 开始研究多种网络互连的技术,称为互联网的雏形。 1983 年 TCP/IP 成为 ARPANET 上的标准协议,互联网诞生。 1990 年 ARPANET 关闭。
    • internet (互连网):指多个网络连接而成的网络
    • Internet (互联网):专有名词
  2. 第二阶段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互联网。分为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(企业网)
  3. 第三阶段特点是形成了多层次 ISP 结构的互联网。 ISP 译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

​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:

  • LAN局域网
    • 特点
      • 作用范围小
      • 多用户访问
      • 高速度
      • 错误率可控
    • 设备
      • Hub (集线器):多端口中继器
      • Bridge (网桥):
      • Switch (交换机):
      • Router (路由器):分组交换,转发收到的分组
  • WAN广域网
    • 特点
      • 作用范围大
      • 通过链路传输
      • 速度相对较低
      • 错误率较难控制
    • 设备
      • Router (路由器):
      • Modem CSU/DSU TA/NT1

Boring!

1.3 互联网的组成

  • 互联网的组成:

    • (1)边缘部分: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,是用户直接使用的部分。主机又称为端系统(end system)

    • (2)核心部分: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。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

  • 端系统间通信方式:客户-服务器模式 and 对等连接方式

    • 客户(client)-服务器(sever)模式(C/S模式)
      •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,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
    • 对等连接方式(P2P)
      • 并不区分服务请求方与服务提供方
  • 电路交换主要特点:
    • 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资源
    • 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,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
    • 传输效率较低
  • 分组交换主要特点:
    • 采取存储转发技术
    • 发送的整块数据成为报文(message)
    • 发送之前,先将报文划分成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,加上必要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(header)或包头,构成一个分组(packet)或
    • 主机进行信息处理,路由器用来转发分组,即进行分组交换。

1.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

  • 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分类:

    • 广域网 WAN
    • 域域网 MAN :作用范围一般是一个城市。可以为一个或几个单位所有,也可以是一种公用设施,用来将多个局域网进行互连。
    • 局域网 LAN
    • 个人区域网 PAN:把属于个人的设备用无线技术连接起来
  • 按网络使用分类:

    • 公用网(public network)
    • 专用网(private network)
  • 用来把用户接入到互联网的网络
    • 接入网 AN:又称本地接入网居民接入网

1.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

1.6.1 性能指标
  • 速率:数据传送速率,也成为数据率比特率。提到网络速率,往往指额定速率,而非运行速率。单位 bps 。
  • 带宽
    • 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,单位是赫兹,表示某信道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
    • 网络中某通道传输数据的效率,即最高数据率,单位是 bps 。
  • 吞吐量: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实际数据量
  • 时延:数据从网络一端传送到另一端的时间,组成:
    • 发送时延: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时间
    • 处理时延
    • 排队时延:数据帧进入路由器后需排队等待处理,等待的时间成为排队时延
    • 传播时延:信道中传播的时间
  • 时延带宽积: 传播时延与带宽乘积
  • 往返时间 RTT :数据在信道中往返一次所需时间
  • 利用率

1.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

1.7.1 OSI 七层协议
  • 物理层:管理通信设备和网络媒体之间的互联互通,规范链接的电气和功能规格
  • 数据链路层通过物理链接提供数据传输链路
  • 网络层: 在两终端之间进行路径选择
  • 传输层:负责网络中端到端的网络通信,为虚拟电路的建立、维护、终止,传输故障检测及恢复,以及信息流的控制提供机制。
  • 会话层创建管理维护会话。同步表示层实体间的会话并管理其间的数据交换。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服务类别以及会话、演示及应用层的异常报告功能
  • 演示层:保证不同系统的信息交换,涉及数据编码格式转换数据加密。将多种数据格式转化成通信中采用的标准表示形式。
  • 应用层:OSI 协议最高层,离用户最近,为用户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,不为其它层提供服务。
1.7.2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
  • 应用层:通过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,交互数据称为报文。不同网络应用需要有不同的应用层协议。
  • 运输层:主要使用两种协议: TCP、UDP
  • 网络层: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数据封装成分组进行传送。由于网络层使用 IP 协议,因此分组也叫 IP 数据报
  • 数据链路层:将网络层交下来的 IP 数据报组装成帧,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。
  • 物理层:上传数据单位为比特。
1.7.3 TCP/IP 四层协议